每周热点丨国务院出台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



每 周 热 点

(11月7日-11月13日)

· 编者按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优化调整。

核心关注点一: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只区分“高、低”两类风险区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核心关注点二: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隔离时间调整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核心关注点三: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

核心关注点四: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增加救治资源

通知要求,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通知还强调,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此外,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

核心关注点五: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加强能力建设

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储备。


详见本期第五部分专题。

跟踪每周宏观热点,你将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一、主要监管部门政策汇总


1.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从6个方面出台21项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意见明确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2. 国家发改委印发《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贸易投资和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3. 财政部、人社部发布通知,提前下达2023年就业补助资金预算,总计432.3亿元。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总计98.669亿元。

4.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这意味着出现强烈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但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

5.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2022年12月1日起,对原产于阿富汗等1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的进口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其中,98%税目为税委会公告2021年第8号文件附件中税率为0的税目,共计8786个。

6. 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此外,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根据行业特点,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7.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10月份全国CPI和PPI数据,受蔬菜等价格回落及去年基数影响,10月CPI同比涨幅或有所回落。Wind数据统计显示,共有21家机构对10月CPI进行预测,预测平均值为同比上涨2.4%,升幅创5个月最低值;有20家机构对10月PPI进行预测,预测平均值为同比下降1.1%,为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8. 商务部: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的能源发展道路,中国能源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将有利于所有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也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合作机遇。

9. 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自12月12日起实施。其中,本次修订将现行的保险保障基金固定费率制调整为风险导向费率制;调整保险保障基金暂停缴纳上限,将财险、寿险公司的暂停缴纳上限分别由占公司总资产的6%、1%调整为占行业总资产的6%、1%。


二、地方政府及产业协会政策动向



1. 杭州调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首套房执行“认房不认贷”;贷款购买二套住宅,最低首付比例从此前的六成调整为四成;首套房贷利率最低调整为4.15%,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调整为4.9%。杭州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对此予以确认,并称从今天起已经开始执行。

2.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两高一低”项目分类处置,探索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有序退出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稳步推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3. 成都出台高层次人才购房新政,从“购房资格支持”、“购房顺位支持”和“预留住房支持”三个维度分层分类提供购房支持。其中明确,高层次人才可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间等限制在蓉购买商品住房,所购住房5年内不得上市转让。

4. 山西省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境准入关,对拟建、在建和已建成的“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区域禁止新增钢铁、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氧化铝、聚氯乙烯、烧碱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

5. 《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加强建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研究将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6. 国产大飞机C919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获签300架新订单,签约客户系国银金租、工银金租、建信金租、交银金租、招银金租、浦银租赁和苏银金租共七家租赁公司。

7. 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居全球第二,达到6485.92亿美元。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表示,今后十五年,正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工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中国制造工业的跨越发展。

8. 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三、其他宏观新闻



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加拿大要求三家中国企业撤出对加矿产投资”一事称,商务部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关切,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资者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强调,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边出席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李克强建议:保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实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优化升级。帮助地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数字转型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4. 生态环境部与应急管理部签署协议,强化联合处置,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统筹调配力量物资,确保第一时间联合应对处置;强化风险防范,加强监管执法等方面协同配合,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

5. 11月6日,第五届中国企业论坛报告发布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会上集中发布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中国企业舆论传播报告》三份报告。其中《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十年来,中央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资产总额从2012年底的31.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75.6万亿元,年均增长10.3%。

6. 上海市政府修订发布《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新增“事业部总部”类型,同时结合实践,优化总部企业支持举措,在跨境资金池、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

7. 首届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花落两位重磅科学家:“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为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为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二人分别获得大会奖金人民币1000万元。

8. “2022粤港澳大湾区服贸大会”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会议将于12月8日至10日在珠海举办,盛邀四方嘉宾共享合作发展机遇。

9. 中国香港第三季度GDP终值同比下降4.5%,预期降4.5%,初值降4.5%;环比降2.6%,预期降2.6%,初值降2.6%。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考虑到今年前三季度实际数字以及短期前景欠佳,2022年全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向下修订至-3.2%。

10. 2022胡润百富榜发布,1305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上榜,同比减11%上榜企业家总财富下降18%,至24.5万亿元;千亿级企业家减少11人,至34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shǎn4550亿元蝉联中国首富,财富比去年增长650亿元。字节跳动张一鸣财富下降950亿元,以2450亿元位列第二。宁德时代曾毓群财富下降900亿元,以2300亿元位列第三。房地产行业上榜人数继续下跌,上榜人数占比从二十年前的50%减少到今年的10%大健康行业上升,占比从十年前的6%上升到今年9%


四、宏观数据信息



1. 我国外贸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19.71万亿元,增长13%;进口14.91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4.8万亿元,扩大46.7%。按美元计价,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6万亿美元,增长7.7%。其中,出口2.99万亿美元,增长11.1%;进口2.27万亿美元,增长3.5%;贸易顺差7277亿美元,扩大43.8%。

2. 三部门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8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202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79万亿美元,连续五年排名全球前三。2021年中国双向投资规模基本相当。

3. 央行11月7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Wind数据显示,今日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回笼680亿元。

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92.56点,同比增长6.49%,实现近三年最大增幅,区域一体化发展向更高质量、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5.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日均处理量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目前除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外,全网运行总体较为平稳。预计“双11”旺季产生的邮件快件将在11月20日前基本完成投递。


五、专题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具体二十条总结如下:

1. 对密切接触者,“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2.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3.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

4.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5. 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实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

6.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7.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8. 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

9.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

10. 对入境人员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11.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12. 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

13.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14. 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

15.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

16. 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17.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18. 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等问题。

19. 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

20. 发生疫情地方,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目的地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




image.png



1667963197596580.png

166796327827684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