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focal point丨CSRC: Strictly control listing access; Crack down on five types of fraud

每 周 热 点

(3月11日—3月17日)

· 编者按 ·

3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解读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李超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

核心关注点一: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三方面提高上市门槛

据李超介绍,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的意见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的监管,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上市门槛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募投项目资金规模要合理且要做好短中长期规划,不得搞突击的“清仓式”分红,“关键少数”要有良好的“口碑声誉”。二是要研究提高部分板块的上市指标,从监管实践看,目前有的板块上市财务指标是偏低的,综合性不足,引导分流企业到合适的板块作用不充分。证监会将认真分析、系统研究,特别是充分参考近年来新上市企业和在审企业的情况,指导沪深交易所修改上市规则,适度提高部分板块财务指标,丰富综合性指标,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合适的板块上市。三是从严监管未盈利企业上市。从实践看,科技企业发展可能会有一个未盈利阶段,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差。一些优质的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更好更快成长,但绝不能是那些拼凑技术的“伪科技”企业。对此,证监会将就未盈利企业的科技成色征求行业相关部门意见,更好统筹支持科技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核心关注点二:提升投资价值,重点打击五类财务造假行为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表示,财务造假触碰的是资本市场的底线,必须坚决打击。对于这点,证监会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增强合力,构建打击财务造假的综合惩防体系,重点打击五类行为。一是长期系统性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对于造假的策划者、协助者,都要严肃追责,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二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要坚决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混进来的要坚决清除。三是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随意调节利润的财务“洗澡”行为。四是通过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进行造假的行为。五是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造假行为。

核心关注点三:机构监管突出严监管、严问责、强功能、优生态

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方面的意见聚焦于校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其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共包括25项政策举措,主要是:督促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履行信义义务,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打击股东和实控人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廉洁从业监管。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的薪酬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对投资者的服务能力。加强股东、业务的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条件和相关制度。同时,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促进行业机构提升自身能力。

核心关注点四:全面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李超表示,关于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的文件突出严字当头、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自身建设,推动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明确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突出政治过硬,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把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监管工作中,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突出能力过硬,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监管干部队伍。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严格问责的政策措施。三是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重拳纠治“四风”顽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详见本期第五部分专题。

关注“每周热点”,你将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一、主要监管部门政策汇总

1.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2024年中央预算;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 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强调,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突出稳字当头,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妥处存量、严防增量;要依法从严监管市场,抓紧谋划严把IPO入口关、加强上市公司和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健全监管执法制度机制,强化监管问责,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3.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其中指出,推动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更有作为,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精准施策,在重点领域改革上深化探索,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4.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专题会议指出,要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中央企业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做强做优主业、提高经营业绩考核导向性精准性、调动企业领导和科技人才积极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抓住有利时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明确改革重点,特别是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贯通起来推动深化改革。

5. 央行召开系统内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强调,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会议强调,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涉企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加强金融检察、环境资源检察、“三农”检察工作,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金融强国、文化强国、美丽中国建设。

7. 国务院批复同意珠海港口岸整合并扩大开放工作,将现有的珠海港口岸、万山港口岸、九洲港口岸、湾仔口岸、斗门港口岸5个国家一类港口口岸整合并定名为珠海港口岸,相应改设高栏、斗门、洪湾、九洲、万山、唐家6个港区。

二、地方政府及产业协会政策动向

1.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培育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打造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对具备条件的农村商业网点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多种消费场景,开展网订店取、生鲜直送等服务,丰富居民消费体验。推动数字赋能供应链下沉,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和家具家装下乡,促进大宗商品更新换代。

2.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今年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源头保护;四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平台机制。

3. 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0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59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3批),特斯拉、东风汽车、零跑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等在列。

4. 中国民航局表示,要聚焦保障核心安全,全力以赴推动机场跑道侵入防范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广机场跑道侵入防范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标准。

5. 算力互联互通及算力互联网发展工作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介绍了算力互联互通及算力互联网技术研究情况。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芜湖市政府、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华为、国能集团等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专家分享了相关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

6. 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一库一单”管理,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建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精准对接需求,协同布局项目,集中推进建设,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建设统筹、项目统筹,提升乡村建设实效。

7.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拟发起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工作组”。工作组旨在联合开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开展标准研制和监管科学研究工作,发挥联盟的资源整合优势,促进跨界交流合作,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未来技术创新和未来健康产业发展。

8. 财政部公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从创业投资、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等方面对政策进行分类,并详细列明每项优惠政策的享受主体、申请条件、申报方式等内容,推动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9. 生态环境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汽车等传统消费品换新、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中落实低碳环保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10. 教育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要求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把大科学研究范式贯穿高层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区域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持续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其他宏观新闻

1.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等多项部署。相关部门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着力提质量、优环境、强服务、促融通,多措并举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2. 开年以来,央企市值管理成为市场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机构认为,投资者要挖掘低估值央企投资机会,央企领军的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值得关注。展望未来,随着市值管理的深化,央国企或迎来价值重估。

3. 多地各部门的走访行动持续推进,春节复工后,多地接续开启第二阶段走访调研工作。以深交所为例,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逾30家深市上市公司参与第二阶段调研活动,结合前一期情况,合计已有超110家深市公司接受走访调研,涵盖了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电子通信等高技术产业。

4. 工信部表示,将把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作为支撑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加快节能降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积极探索电动车充换电装备及基站等分散式的储能设备高效利用,推动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和保障政策。

5.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时强调,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加强前瞻布局,加快提升算力水平,推进算法突破和数据开发使用,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6.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延续向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红,电动汽车、文创产品、美妆等国货潮牌在海外火爆出圈。

7. 近段时间,广发证券、开源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春季策略会陆续召开。在机构人士看来,2024年我国经济存在多项内生韧性,短期来看正处于一轮微观风险偏好修复的过程中,中长期来看,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将成为产业逻辑变化的核心动力。从主题投资来看,具备高股息特征的低波红利标的,以及清洁能源、AI和卫星等新兴产业领域中或孕育着投资机会。

8.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通知称,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以及乡镇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部门所属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在采购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时,应当将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

9.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要求围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确保新修订《公司法》有效落地实施;围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加快出台,持续加大行政垄断监管执法力度,坚决纠正利用隐性壁垒实施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行为,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四、宏观数据信息

1.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1.9万辆和4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1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2万辆和1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9.4%,市场占有率达到30%。

2.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表示,截至2023年底,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亿千瓦,风光发电进一步提速,2023年新增装机2.92亿千瓦,预计到2024年底,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有望突破双碳战略确定的2030年发展目标——12亿干瓦。

3.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表示,据统计测算,去年全国国内游客出游的人数达到近49亿人次,旅游总花费接近5万亿元。旅游的火爆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5. 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电话、传真、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3534.3万件,同比增长20.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9亿元。

6.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月房地产行业共进行10笔并购交易,环比减少7笔。其中,8笔交易披露交易金额,总交易规模约142.2亿元,环比增加53.8%,平均单笔交易规模17.8亿元,环比增加149.9%。从交易数量看,2月并购活动热度比较低迷。

7.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70.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

8.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汽车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2月销售各类汽车起重机1480台,同比下降43.6%,其中国内897台,同比下降55.9%;出口583台,同比下降1.19%。

9. 中国摩托车商会:2月,受春节假日影响我国摩托车产销环比、同比均有所下滑;1-2月,在出口的拉动下,燃油摩托车整体销量继续保持明显增长,电动摩托车降幅较为明显;摩托车出口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1-2月累计出口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五、专题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证监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

一、《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文件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维护良好的发行秩序和生态,提出了8项政策措施。一是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拟上市企业及“关键少数”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责任,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二是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用好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机制。三是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把防范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摆在发行审核更加突出的位置。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从严监管高价超募。四是强化证监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辅导监管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现场检查切实发挥书面审核的补充验证延伸作用。五是坚决履行证监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大幅提高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比例和加大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六是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研究提高上市标准。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七是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督促企业按照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防止违法违规“造富”。八是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存在违规情形的,依照《证券法》等规定严肃问责。上市委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

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文件着眼于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和加强投资者保护,围绕打击财务造假、严格规范减持、加大分红监管、加强市值管理等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18项政策措施。一是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惩业绩造假。推动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业绩穿透、数据真实。加强全方位立体式追责。二是防范绕道减持,维护市场信心。将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严格监管。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的股份并上缴价差。三是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加强监管约束。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四是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

三、《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文件聚焦校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提出了7个方面25项政策措施。一是校正行业机构定位。督促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重客户长期回报,切实履行信义义务。二是夯实合规风控基础。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打击股东和实控人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加强行业机构合规风控建设,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三是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廉洁从业监管。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薪酬管理制度。四是促进行业功能发挥。更好发挥行业机构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主力军作用。压实证券公司交易管理职责,提升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公平性。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提高价值发现能力。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五是全面强化监管执法。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对无视、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机构与个人依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加强行业机构股东、业务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条件与备案管理制度。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覆盖行业境内外、场内外、线上线下全部业务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防范,健全多层次流动性支持机制,及时稳妥处置风险机构。七是抓好机构监管队伍建设。

四、《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文件突出严字当头、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自身建设,推动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明确了3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突出政治过硬,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自觉性。把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监管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为民情怀,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突出能力过硬,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监管干部队伍。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措施,引导干部吃苦在前、实干在先,在金融报国、钻研业务上作表率、当先锋。下大力气提升监管履职能力。严格监管问责,推动监管干部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三是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从严加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重拳纠治“四风”顽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证监会将坚持系统思维、依法治市,抓紧制定修订相关配套规则,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研究出台一揽子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好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为金融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点击以下链接,可直接跳转B站精彩视频!

食品添加剂行业(下):低糖、无糖产品背后的甜味剂

1710923839948014.png

1710923865999442.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