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focal point丨CSRC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to reply to a number of hot issues

每 周 热 点

(1月15日—1月21日)

· 编者按 ·

2024年1月19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注册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两方面,介绍了当前市场关心的多项热点问题,涉及注册制改革、退市率、投融资平衡、股指期货做空和打击财务造假等。

核心关注点一:密切跟踪分析注册制实施效果,动态开展制度评估

证监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指出,一方面,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而是审核把关更加严格,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另一方面,实行注册制必须严刑峻法,重典治乱。

“证监会将密切跟踪分析注册制实施效果,动态开展制度评估,不断优化制度安排,推动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核心关注点二: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

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表示,一是面值退市显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数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形成;二是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去年8家公司因达到重大违法标准进入退市程序。

“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一是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过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完善破产重整制度。二是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三是坚决防止‘一退了之’。”郭瑞明说。

核心关注点三:试点注册制5年来IPO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

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说:“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可以说发行监管更加严格,对IPO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严伯进指出,实践中,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从严审核,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专项核查等手段防范财务造假,强化内控和公司治理要求,关注持续经营能力,精准执行产业政策,整治信息披露中的过度包装、“伪创新”等问题,强化发行定价等行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详见本期第五部分专题。

关注“每周热点”,你将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一、主要监管部门政策汇总

1.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2. 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发布会要点包括:①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②国家发改委将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③国家发改委将抓紧出台政策,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④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⑤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政策,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两阶段工作目标,2024年,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到2027年,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指导意见》同时明确“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清单,其中,属于经营主体办事的有8项,属于个人办事的有5项。

4.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会议要求: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在算好“经济账”的同时,算好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综合账”,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更好展现担当作为。要强化考核引导作用,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科学有效落地。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研判,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意见》提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力度。

6. 国新办就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要点包括:①2023年组织各项税费收入31.7万亿元;②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个税汇算优先退税惠及3384.5万人;③2023年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1218亿元;④2024年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⑤国家税务总局将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7.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三次会议。双方就两国货币和金融稳定、金融监管、金融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全球金融治理等议题以及其他双方重点关切的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会议还听取技术专家组关于银行业气候压力测试和各自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处置机制的汇报。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二、地方政府及产业协会政策动向

1.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6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类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比例达60%以上;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2. 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首个自律规则和制度标准发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订《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自律规则》《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标准》,于近日发布实施。

3. 广东自贸区将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南沙新能源汽车企业引进培育,建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南沙补强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4. 《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战略科学家领衔的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前景明确广阔若干生物医药顶尖项目,给予全链条支持,最高支持额度50亿元,支持期限最长5年。

5. 深圳市要求加快金融业做大做强,突出深圳特色错位抢位发展,大力推进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进一步挖掘潜力、做大增量、提高质量,全力推动深圳市金融高质量发展。

6. 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推进内外贸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建设内外贸融合平台,培育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7. 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继续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加强绿色勘查开发,优化海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

三、其他宏观新闻

1. 美联储褐皮书:12个联邦储备地区中的大多数报告称,自上次褐皮书发布以来,经济活动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几乎所有地区都报告了制造业活动的下降;各地区继续指出,高利率限制了汽车销售和房地产交易;然而,各地区的许多联系人认为,利率下降的前景是乐观情绪的一个来源。

2.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在不受到重大冲击情况下,利率已达到峰值;欧洲央行很可能在夏季降息。通胀还未回落到欧洲央行所期望水平,对通胀回落2%目标充满信心。

3. “2024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沪成功召开。经济学家普遍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5%左右的水平,其中房地产和财政政策是影响全年经济运行的两个核心变量。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美联储降息问题,现场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在2024年出现变化,最早可能发生在第二季度,但具体降息时点存在一定不同观点。

4. 2024年春运即将拉开帷幕,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90亿人次。2024年春节假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段起止时间为2月9日(除夕)00:00至2月17日(正月初八)24:00,共免费9天。国家疾控局预计,春节假期前后,受人群大规模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新冠疫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回升。国家疾控局将指导各地重点强化六方面措施,保障春节假期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5. 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4-2026年。鼓励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应用试点。

6. 金融监管总局多个司局近日公开发布文章,从银行检查、非银检查、公司治理、行政处罚、统计监测等业务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强化“五大监管”,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金融监管总局处罚局表示,突出“严”的基调,做到应罚尽罚,切实提高处罚的严肃性,对重大金融风险制造者从严从重处罚。

四、宏观数据信息

1.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2. 国家能源局: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60745亿千瓦时,增长6.5%;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4亿千瓦时,增长12.2%。

3. 国家统计局:202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同比增长3.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2023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3544亿元,下降0.4%。

4.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3%。

5.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全年累计增长4.6%。2023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6. 国家统计局:2023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小时。

7. 国家统计局:2023年有21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有7个省份超过4万元,其中上海和北京均已超过8万元大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8. 国家统计局:2023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下降13.6%。2023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3.36。

9. 工信部: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增长32.0%,所有指标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10. 商务部:2023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汽车销售保持良好增势,全年销售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949.5万辆,比上年增长37.9%,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31.6%。

11. 商务部: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下降8.0%,规模仍处历史高位。

五、专题

(资料来源:证监会官网)

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部分内容

新华社记者:市场各方对注册制改革从严监管非常关注。请问能否具体谈谈?

周小舟: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始终秉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理念,并贯穿于资本市场监管的全链条各环节。下面再具体介绍一下。在事前,坚持质量优先,强化发行监管,严把IPO入口关。综合运用辅导验收、审核问询、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等多种方式,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穿透式监管,对IPO申报企业的股东核查全覆盖,严厉打击违规代持、以异常价格突击入股、利益输送等行为。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已对从事投行业务的69家证券公司、381名责任人采取了监管措施,特别是对问题严重的5家证券公司暂停保荐业务,对55名从业人员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行业机构合规意识明显增强。

在事中事后,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接续实施两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财务造假、违规占用担保等突出问题,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还正在推动建立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持续加大违法成本。同时,我们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查办各类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近600件,坚决查处康美、康得新、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一批大要案,向市场传递了“零容忍”净化市场生态的强烈信号,监管震慑力明显增强。

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全面实行注册制,A股常态化退市逐步形成。但也有市场观点认为,A股退市率不高。请问证监会有何评论?

郭瑞明:2020年底,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新一轮退市改革方案,沪深证券交易所修订了退市规则。改革方案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投资者结构特点、市场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阶段,强调分类施策,既完善了强制类退市指标和流程,也畅通了多元化退出渠道,力求平稳推进。

改革3年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面值退市显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数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形成;二是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去年8家公司因达到重大违法标准进入退市程序。这些公司的退市带动中介履职、投资理念、市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符合改革预期。

我们也关注到市场上“A股退市率不高”的观点。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以美国为代表的境外市场退市是以私有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为主,是自愿退市为主,有些市场自愿退市占总退市比例超过90%,真正强制退市的比例也不高。这些公司退市是自身公司战略考量,主动作出的市场化选择。A股强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组退市、主动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场。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改革要求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一是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过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完善破产重整制度。二是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三是坚决防止“一退了之”。公司及相关方违法违规的,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支持投资者运用《证券法》规定的各项赔偿救济举措,维护自身权益;推动退市公司依法、有序进入退市板块,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等基本权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加强IPO监管,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

严伯进: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可以说,发行监管更加严格,对IPO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出发,持续向市场传导从严监管理念,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切身感受到责任和压力。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实践中,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从严审核,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专项核查等手段防范财务造假,强化内控和公司治理要求,关注持续经营能力,精准执行产业政策,整治信息披露中的过度包装、“伪创新”等问题,强化发行定价等行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同时,我们坚决落实“申报即担责”,对审核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发行人、中介机构,按照问题性质,该整改的整改、该问责的问责、该移送立案的移送立案。

注册制一大变化是更加透明化阳光化,市场行为以及审核的程序、规则、结果都是公开的。这既有利于约束市场行为,也有利于增强发行监管效果。

点击以下链接,可直接跳转B站精彩视频!

为什么说DCF是价值投资的根本?

1705977525892936.png

1705977552656719.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