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丨10小时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多项重要共识

每 周 热 点


(11月6日—11月12日)


· 编者按 ·

一、新一轮中美经贸会谈累计时间达10小时,达成三方面共识

应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于11月8日至12日访问美国。期间,何立峰副总理与耶伦财长举行多轮会谈,累计时间长达10小时。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美国旧金山主持召开吹风会,介绍此次何立峰副总理访美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核心关注点一:加强沟通,寻求共识,管控分歧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曾在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称,中美高层有大约两年多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接触,“我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状态,当双方有分歧时这尤其危险”。但今年年初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部长耶伦、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等人相继访华,中美双方沟通加强。本次会谈后,双方同意成立由副部级官员牵头、向双方牵头人汇报的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并举行会议,并由双方牵头人定期直接沟通。

核心关注点二:中美经济不“脱钩”,推动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会谈中,中方重点向美方介绍了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中方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势头不断巩固,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涌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同时,中方明确表达了在美对华双向投资限制、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对华出口管制、对华加征关税等方面的关切。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达成共识,强调中美不寻求经济“脱钩”,欢迎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为两国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核心关注点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双方同意一道努力应对共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监管。同意就气候变化相关经济问题,低收入和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开展合作;同意强化国际金融架构,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份额增资并努力通过新份额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员/区域的话语权,加速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三定”方案,共确定191名司局级领导职位

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三定”方案发布,明确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为正部级;机关行政编制572名,设主席1名,副主席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77名;明确证监会十六项主要监管职能,内设19个正司局级机构,最大的变化就是之前的“部”改为“司”。金融监管总局机关行政编制910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114名,明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5大监管职责,新设7部门,包括机构恢复与处置司、稽查局等。

详见本期第五部分专题。

关注“每周热点”,你将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一、主要监管部门政策汇总     

1. 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

2. 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第五次圆桌会议。会议要求,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动真碰硬,做好成本管控,加强刚性约束,切实防范生产经营和金融风险。

3. 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内容涉及货币政策、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开放、资本市场等多个热点话题,一些领域的表态释放了重磅信号。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向好,全年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金监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努力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4. 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指出,将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将PPP模式范围缩窄至基于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模式,限定于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并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PPP回报机制也聚焦使用者付费,即PPP项目经营收入须能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因采用PPP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6.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强对电力、油气、铁路等行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环节的监管,推动相关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增加国有资本在网络型基础设施上投入;对自然垄断环节开展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范围进行监管,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会议还强调,要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

7.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特别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8.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煤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其中,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

9. 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深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转型;积极配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更好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协同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二、地方政府及产业协会政策动向

1.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召开会议强调,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早日获批筹建,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高水平建设再保险国际板。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推出更多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市更多国际化期货和衍生产品。全面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扩大CIPS全球网络覆盖,推进国家级贵金属储备库立项和建设。

2. 商务部: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出台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让中国始终成为投资的热土。

3. 财政部表示,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一是在支出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新增国债发行使用,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持合理支出强度。二是在政策上强化落实。三是在运行中严防风险。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积极稳妥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沪深交易所五方面优化再融资规则,进一步严格再融资监管。一是严格限制存在破发、破净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资。二是从严要求连续亏损上市公司的融资间隔期。三是限制财务性投资金额较高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四是要求前次募集资金已得到充分使用。五是严格把关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主业。

5. 上海市出台11条措施推动AI大模型发展,将加快上海临港、金山、松江等重点智算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建立大模型生态集聚区。

6.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共同签署《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澳门金融管理局创新金融科技试行项目的监管要求进行联网对接,依法合规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数字金融发展,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质效,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

7. 海关总署等五部门公告,进一步便利电子口岸企业入网手续办理,不再对海关报关单位备案信息、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等信息进行验核,相关信息仅用于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权限检查。

8.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为群众提供好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三、其他宏观新闻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要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要充分发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潜能,拓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维护全球和区域自由贸易体系。

2.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将参加12月在东京举行的东盟-日本峰会,计划在12月中旬前完成与日本双边协议。消息称,今年日本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将超过300亿马币。

3.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欧委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双方就中欧经贸关系以及电动汽车、5G和供应链合作等经贸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王文涛重点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5G建设等提出关切。

4. 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5. 沙特外交部发布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决议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等地发动的袭击,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在其所有被占领土上享有的自由和独立的权利,强调巴勒斯坦问题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心目中的核心地位。

6. 巴西经济部外贸委员会(Camex)作出决定,从2024年1月起,该国将恢复征收针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和油电混合式新能源汽车等的进口关税,并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税率。到2026年7月时,相关税率将上升到35%。

7.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领导人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

8. 市场监管总局与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共同举办第26届中欧竞争政策周,双方围绕纵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方法、国家援助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反垄断领域交流合作,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

9. 11月1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正式揭牌,喀什片区28.4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81平方公里;含喀什综合保税区3.56平方公里)。



四、宏观数据信息


1. 《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显示,汇总中央和地方情况,2022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9.5万亿元,负债总额218.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94.7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4.4%。

2. 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3.3万辆,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0.7%;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6.7万辆,同比增长37.5%,环比增长2.7%。乘联会表示,随着车市的逐步走强,车企期待努力完成年度目标的信心增强,11月车市同比会暴增20%以上。

3.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0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46万台,同比下降28.9%,其中国内6,796台,同比下降40.1%;出口7,788台,同比下降14.9%。

4.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4万亿元,月度增速由6月起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转为增长0.9%。其中,出口下降3.1%,前值降0.6%;进口增6.4%,前值降0.9%。

5. 商务部公告,2024年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365万吨。其中,尿素330万吨;磷酸氢二铵690万吨;复合肥345万吨。

6.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下跌、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PPI同比下降2.6%,降幅略有扩大,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

7. 据中汽协统计,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万辆和285.3万辆,产量环比增长1.5%,销量环比下降0.2%,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3.8%,再创当月历史同期新高。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2%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3.5%。

8.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1,比上月略降0.1点,连续两个月下降,虽高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但仍处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9. 据中国充电联盟,1-10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74.4万台,截止10月底累计数量为795.4万台,同比增加68.9%。其中,10月公共充电桩环比增加6.3万台,同比增长50.3%。


五、专题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

何立峰副总理访美情况吹风会文字实录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美国旧金山主持召开吹风会,介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访美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吹风会文字实录如下:

一、情况介绍阶段

廖岷: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吹风会。应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于11月8日至12日访问美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此次访美情况,并回答各位提问。

访美期间,何立峰副总理与耶伦财长举行多轮会谈并共进工作晚餐,会谈时间累计达10个小时。会谈的目的是在7月双方北京会谈基础上,持续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做好经济成果准备,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会谈期间,双方就中美经济关系、中美及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双方关切等议题交换意见,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富有建设性。双方达成如下重要共识:

一是同意加强沟通,寻求共识,管控分歧,避免误解意外导致摩擦升级。欢迎成立由副部级官员牵头、向双方牵头人汇报的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并举行会议。双方牵头人同意定期直接沟通。

二是强调中美不寻求经济“脱钩”,欢迎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为两国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三是同意一道努力应对共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监管。同意就气候变化相关经济问题,低收入和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开展合作。同意强化国际金融架构,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份额增资并努力通过新份额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员/区域的话语权,加速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会谈中,中方重点向美方介绍了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中方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势头不断巩固,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涌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国发展有强大内生动力,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是坚定的。我们也相信,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大机遇。

同时,中方明确表达了在美对华双向投资限制、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对华出口管制、对华加征关税等方面的关切。这些措施干扰了两国间正常经贸往来,影响了企业经营预期,也无益于美国企业的长远利益,中方强调,美方应采取切实行动回应中方关切。中方将坚定不移捍卫自身正当发展权益。

中方应询介绍了对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的立场。

访美期间,何立峰副总理还分别与中资、美资企业代表座谈,阐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的政策立场,宣介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及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倾听回应了企业代表对两国经济关系的意见关切。

以上是何立峰副总理此次访美的主要情况。

二、媒体提问阶段

新华社记者:何立峰副总理与耶伦财长此次完成互访,双方经济领域、商务领域工作组也走上正轨,这是否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出现拐点?

廖岷:中美经济关系根植于中美经济领域的共同利益,客观上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中美之间的互利合作动力强劲、基础雄厚、空间广阔,但前提是平等和相互尊重。双方的正当关切应得到妥善回应,只有如此,中美经贸关系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耶伦财长此前在何立峰副总理访美前发表文章称美政府将采取务实的经济战略,即在保护其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寻求建立中美间稳定健康的经济关系。中方在此行后,对此有何评价?

廖岷:任何国在构建对外经济关系中,都需要平衡发展和安全两大目标,包括按照市场化原则寻求多元化战略。但市场化原则下企业自主选择的多元化与当下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的所谓“去风险”有本质不同。后者违反分工合作等基本经济原理,会造成市场分割,成本上升,不利于维护良好经济关系。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采取切实行动,为维护和发展两国经济关系创造必要条件,共同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