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丨23省市2021年人口数据出炉,哪些省市出现负增长?
(3月28日-4月3日)
· 编者按 ·
截至4月3日,已有27省份及直辖市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有23个省份及直辖市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
核心关注点一:4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50万人
2021年,广东、河南、山东与河北省出生人口超过50万人,其中广东是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人的省份。
核心关注点二:在出生率方面,只有2个省份出生率超过1%
23个省份中,仅贵州与青海省出生率超过1%。
核心关注点三:9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山西、重庆、内蒙古、上海及黑龙江等9个省份及直辖市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
详见本期第五部分专题。
跟踪每周宏观热点,你将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一、主要监管部门政策汇总
1.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
到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意见》提出,加强绿色能源合作。深化绿色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国际合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鼓励太阳能发电、风电等企业“走出去”,推动建成一批绿色能源最佳实践项目。加强绿色产业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投资合作,推动“走出去”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企业赴境外设立聚焦绿色低碳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开展绿色产业投资合作。
2. 国务院发布通知,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3. 国资委发布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
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4. 财政部公布2022立法工作安排
力争年内完成政府采购法(修订)、资产评估法(修订)、注册会计师法(修订)的起草工作,及时上报国务院。稳步推进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修订)、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等项目的起草工作。
5.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纲要》提出,到2035年,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水平总体迈入世界前列,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面融合,基本建成适应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意见要求坚持“严监管、零容忍”,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案件,加大对侵占挪用基金财产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
7.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8.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开展碳达峰行动,将碳达峰相关工作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出台和落实。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
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会议决定,新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全年水利投资可完成约8000亿元。
10.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一季度例会
会议提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11. 央行召开2022年科技工作电视会议
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加强金融业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做好金融数据安全管理,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科技向善,落实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运用创新监管工具规范数字技术应用,持续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坚持强基固本,健全新型金融标准体系,建立金融领域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更好发挥金融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
12. 央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要求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改进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主动对接融资需求,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专属金融产品,支持发行乡村振兴票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会议听取“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汇报,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各方面一定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最大限度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排查整治流于形式等导致发生事故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相关领导也要严肃追责问责。
14. 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
15. 央行召开2022年金融稳定工作电视会议
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突出重点、压实各方责任,切实压降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要健全机制,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要统筹监管资源和处置资源,强化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形成金融风险处置合力。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构建更加强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16. 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17. 商务部召开汽车产业链外资企业座谈会
17家外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和有关汽车工业协会代表参加会议。商务部副部长王受表示,希望跨国车企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与会企业表示,将坚持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继续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氢能、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18.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
意见稿有多处修改,删去《中国银保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一)项:“(一)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0亿美元”。
19. 央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
会议总结前期研发试点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下一步,各有关参与方要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20. 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对《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进行修订,形成《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修订拟主要对原规定作出以下调整:一是完善法律依据,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上位法。二是调整适用范围,与《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的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相衔接,明确适用于企业境外直接和间接上市。三是明确企业信息安全责任,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活动中境内企业、有关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保密和档案管理方面提供更清晰明确的指引。四是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安排,为安全高效开展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国家继续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不断深化跨境监管合作,相信规定修订将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企业的合规水平,促进境外上市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二、地方政府及产业协会政策动向
1. 上海印发《本市人社领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的若干政策措施》
文件提出,加大创业扶持政策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市、区两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以减免或缓交房租的方式。对已发放的创业组织或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因受疫情影响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可向经办银行申请展期还款。
2.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针对性问题的解决、突出骨干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平稳有序,统筹好各类政策之间的配套协同。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层面政策,进一步扩围、升级和创新上海政策,在退税减税、降费让利、房租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方面出台实施助企政策,企业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要实施精准推送、线上办理、免申即享等便利化措施,尽早尽快将惠企措施送到企业手中。
3. 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做好上海银行业无缝续贷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十百千亿”总体目标。首期选取辖内15家试点银行重点推进,在全辖形成示范效应扩面推广,即力争首期无缝续贷增量达到100亿元,推广一年左右实现全辖无缝续贷增量达到1000亿元,累计帮助市场主体节约成本约10亿元,并在上海建立无缝续贷的长效机制。
4. 国家发改委同意深圳市率先组织开展契约型基金商事登记试点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证监局等部门正在加快制定相关落地细则,并依托福田、南山、前海等风投创投集聚区,储备了首批参与“实名登记”的契约型私募股权基金,试点“开闸”在即。
三、其他宏观新闻
1. 美国5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自2006年以来首次出现倒挂
3月28日,5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2.6361%,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不到1个基点,至2.6004%。这是自2006年以来,较短期的5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首次超过较长期的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
2.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一期上线三大模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分为三期建设。3月28日上线的模块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平台预计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和上线,12月底完成平台各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本次上线的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包括: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视频公开课3个模块。
3. 美联储哈克:美联储“很快”将开始缩表
3月29日,美联储哈克表示,加息是“有意的、有计划的”;有“一些迹象”表明,供应链问题终于得到了缓解;预计美国今年GDP将增长3%-3.5%;美联储“很快”将开始缩表;预计2022年通胀率将在4%左右,然后继续回落。
4.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
意见提出,人工关节集采中选产品以含伴随服务费的中选价格为支付标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
5. 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信息披露指引
重点规范上市公司以及控股股东等相关方的重整、和解及破产清算事项,将预重整纳入规范范畴。同时,对内幕交易防范、停复牌管理、破产事项的实施等提出要求。指引明确,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期间,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原则上不停牌,如确需停牌的,公司应当提出申请。
6. 据发改委监测,近期猪粮比价持续低于5:1
该水平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年内第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拟于4月2日、3日收储4万吨冻猪肉。如后续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家将持续开展收储工作,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7. 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最新研究结果
现有研究表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新冠病毒将继续进化,但随着人体免疫力因疫苗接种或感染病毒而增强,新冠病毒导致疾病的严重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
8.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就中欧关系和事关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
9. 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三次中国一欧盟领导人会晤
李克强强调,当前形势下,对话合作仍然是中欧关系的主导面,互利共赢仍然是中欧合作的主基调。建议双方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政策协调,打造合作新亮点。共同维护能源、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应对风险挑战,助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
四、宏观数据信息
1.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1-2月汽车行业利润总体表现较差,收入增6%,成本增长8%,利润总体同比下降10%,相对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压力较大。结合前几年利润率下行趋势看,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幅度明显改善;促进利润明显改善主要是豪华车生产恢复,前期芯片损失导致豪华车生产低迷,影响利润增速。
2. 央行公布一季度银行家、企业家及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一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4.4%,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有62.2%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减少3.7 个百分点。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5.7%,环比下降1.6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一季度收入感受指数为50.2%,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对二季度,物价预期指数为58.7%,环比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23.8%居民预期二季度物价将“上升”,56.3%居民预期“基本不变”。对二季度房价,16.3%居民预期“上涨”,56.7%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4.4%居民预期“下降”,12.7%居民“看不准”。
3. 工信部:前2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222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2021年全年回落16.1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包括云服务、大数据服务等)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7.8%。
4. 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中国3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48.4,前值51.6,非制造业景气度降至收缩区间;3月综合PMI为48.8,前值51.6,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5. 中国3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8.1,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再度落入收缩区间,录得2020年3月以来最低值。
6.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在世界性的“缺芯短锂”形势下,中国乘用车市场在世界的地位反而获得了大幅的提升,总体车市的市场份额达到36%的新高,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达到65%的世界份额;在锂价暴涨的背景之下,中国自主品牌获得了销量超强增长的良好表现。相信3月的乘联会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会给大家更大的惊喜。
7. 据中物联,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8.7%,较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46.9%,较上月回落4.4个百分点。本月指数回落幅度较为显著,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和国外地缘政治冲突影响。
五、专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截至4月3日,已有27省份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有23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4省去年出生人口超过50万人,广东是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人的省份;在出生率方面,只有2个省份出生率超过1%(即千分之十),有9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23省份及直辖市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统计
(人口单位:万人;按出生人口降序排列)
从出生人口总量来看,有4个省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了50万人,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出生人口达到了118.31万人,是唯一一个超过100万的省份。广东之后,河南和山东分列二三位,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河北的出生人口也超过了50万大关,为53.3万人。广西、江苏、湖南、贵州、浙江、云南和湖北2021年出生人口都介于40万到50万之间。
在出生率方面,数据显示,在23个省份中,仅有2个省份人口出生率高于1%(即千分之十),为贵州和青海,广西和甘肃以9.68‰并列第三。云南和广东则以9.35‰并列第五。
总体上看,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一些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像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城镇化率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出生率也比较高。广东、福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等因素影响,生育意愿比较高。
以福建为例,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福建南部地区如泉州、莆田等地生育意愿比较高。“这些地方都是以民营经济、经商群体为主,很多人家大业大,经济条件较好,对养育多孩的承担能力较强。”
在广东,一方面潮汕等地的生育意愿比较高,另一方面广东流入的人口最多,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育龄年龄段的人口较多。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3个省份中,2021年有9个省区市为负数,包括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山西、重庆、内蒙古、上海、黑龙江。这其中,包括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