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指望谁?


10月20-22日,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个人养老金制度”、“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等热词,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养老,越来越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性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比较



01


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根据联合国常用的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世界卫生组织把老龄化的社会进一步细分为“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分别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14%和20%。


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13.50%,已经非常接近“深度老龄社会”标准。不仅如此,我国还进入了长寿时代, 60岁以上老人的平均余寿已经达到约20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而且未来的人均寿命还会延长。有学者预测,我国将于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并将于203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


02


我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老龄化明显快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仅用了20余年。而美国从1950年进入老龄社会,用了64年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从世界平均水平看,从2005年进入老龄社会到预测204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需要35年。


根据相关预测,我国将于2035年之前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从“深度”走向“超级”,仅有10余年的过渡期。而受到非洲国家人口寿命的影响,世界老龄化在减慢,预测到2080年才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03


我国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


据网络相关报道,清华大学和民生银行联合发布了《第三支柱与养老金研究报告》,对城镇人口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代际赡养负担进行了预测:从工作年龄人口数量与退休年龄人口比例的口径看,2020年是2.37、2025年是1.82、2030年是1.48、2035年是1.27。也就是说,2020年,城镇人口中近2.4名年轻人养1名老人,到2035年将下降为1.3名年轻人养1名老人。


 

1.png

图片来源:《第三支柱与养老金研究报告》


这是一组让我们无法漠视的数字。世界公认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是1.8名劳动人口供养1名老人。如果我们未来达到1.3的抚养比,那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位,社会将面临极为沉重的养老负担。



我国目前养老制度“三支柱”体系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三支柱”的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第二支柱: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企业主导;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由个人主导。


 第一支柱是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主导部分。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9.67亿人,覆盖率较高。


作为第一支柱的补充,全国社保基金于2000年8月成立,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2.63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37%,总体较好地实现了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但这部分资金有限,且面临较大的收支压力。2020年社保基金首次出现有历史数据以来当年收支缺口6219.17亿元。此外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也面临持续下降的压力。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由用人单位发起的。从实际情况看,企业需要为员工缴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负担较重,愿意再额外缴纳企业年金的企业比较少。因而,缴纳企业年金的企业集中在大型央企、国企,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计划较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二支柱在覆盖范围、替代率水平以及发展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第三支柱即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受收入水平、个人保险理念、养老金融知识的制约,目前这一部分保险所占份额也较低。 


2.png



在2021年2月26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我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三个层次中,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近十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已形成初步思路,还没有出台,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目前仍是短板。

 

应对老龄化,国家释放养老政策调整信号

 

为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我国养老政策正在或即将进行两项重大调整。一是延迟退休将逐步实施;二是第一支柱替代率逐渐下降,第二、第三支柱亟待加强


延迟退休是最直接的改变抚养比的做法,在2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发言人表示,将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延迟退休年龄。按照坊间流传的调整时间表,到2045年左右调整到位,抚养比将维持在2.0以上。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人口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据相关统计,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14年的45%,且呈不断下降趋势。此外我国基本养老金资产总额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很多国家。


显然,仅凭借养老体系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保持老年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极不现实的,亟需对养老体系加大结构调整,改变目前对公共养老金严重依赖,第二与第三支柱规模严重偏小的现状。


3.png



 在10月22日刚刚结束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发展养老第三支柱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提供个人积累养老金的制度选择。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年度缴费额度的上限,一开始可能会与个税递减试点的政策相衔接,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工作水平的提高来逐步调整,提高缴费的上限。


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将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等都作为个人养老金的产品,以利于参加人根据不同的偏好自主选择,也为市场充分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规范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国家将对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明确制度安排,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作为第三支柱的组成部分,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和监管,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双轮驱动,共同促进第三支柱的发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按程序推进有关政策尽快出台。


深度老龄化时代,养老指望谁?


养老,是中国社会也是全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看一下流传在民间的养老口号的变化。从“养儿为防老”,到“计划生育好,养老靠政府”,到“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再到“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时代的变迁也造就了几代人养老观念的变化。


去年“十一”期间,第一批“90后”去考察养老院的话题曾引起热议。根据腾讯理财通、清华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超七成“90后”已经开始考虑养老,“80后”“70后”养老需求更迫切,相应比例高达80%和85%。


在国家养老政策逐步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养老靠政府”所带来的安全感和依赖心理被逐步打破,人们更能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更加独立自主地规划适合自己的养老路径。

image.png

image.png

望华官网:www.bmc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