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专访:企业要获得并购成功需具备四个条件

 


以下转载自《中国经营报》



虽然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但我国企业并购热情不减,并购市场同样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2020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1年前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的并购活动交易金额增长了30%,达到7338亿美元,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并购交易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1%。按照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中国约占全球并购市场的15%,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2020年疫情背景下,中国企业缘何在并购市场仍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中企在2021年国内外并购市场将会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并购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就此类市场所关注的话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望华联合创始人、总裁戚克栴。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2020年疫情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


戚克栴:望华联合自2018年以来,持续跟踪中国企业相关并购交易,并且每月发布《中国并购月报》。根据我们整理的《2020年中国重大宏观经济事件与经典并购案例》,2020年尽管疫情肆虐全球,但中国并购市场依然持续活跃,而且规模与数量都有所提升,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家战略性的大型行业整合并购持续推进发生。例如,2020年7月23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同时公告拟向国家管网集团出售其下属的油气管道资产。本次交易有助于“两桶油”聚焦油气与炼化主业,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该交易被评为望华2020年度中国并购交易TOP10前三,属于典型的战略性行业整合并购交易。


二是互联网行业的战略性收购持续进行。例如,据媒体报道,2020年10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拟投入280亿港元(约合36亿美元),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三是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市场化并购交易依然持续发生。例如,2020年11月,华为将荣耀业务资产整体出售给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样,华为既通过此举获得了“持久战”所需的大笔现金,同时通过断臂出售,解决了荣耀系列的5G芯片来源问题。


我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中国相关的并购交易会持续“量数”提升。



《中国经营报》:请你预测下2021年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趋势。


戚克栴:预计2021年中国相关的并购交易量会进一步增长,其驱动因素包括,大型央企或国企的行业重组与改革,互联网巨头跨界战略性并购或业内整合,“碳中和”背景下的相关风电、光能等行业收购兼并,以及高科技制造在制造强国大背景下的持续扩张性并购等。


因此,2021年的并购市场会更加战略性、更加“绿色”、更加互联网与更加高科技。



《中国经营报》:中企在2021年国内外并购市场可能将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发展机会?


戚克栴:我认为中企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可能推迟的挑战。因为从全球来看,经济复苏推迟会使得投资者对收购决策议而不决,甚至一再推迟。


发展机会则在于疫情持续与全球经济复苏可能推迟的背景下,全球拟出售的资产数量大量增加,并且容易促成交易。



《中国经营报》:在现实并购案例中,企业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并购成功,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戚克栴:一个企业要获得并购成功,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包括公司战略、业务战略与资本运作战略。第二,有足够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股权与银行贷款。第三,有眼光独到、善于抓住机会的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资本运作负责人。第四,有执行能力极强、善于推进交易的中介机构的支持。



《中国经营报》:你对企业在并购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好建议?

       

戚克栴:首先,企业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并购交易都会达到预期。事实上,根据统计,超过半数的并购交易没有达到收购前的预期。这样会促进交易各方更加精心地对交易进行设计,防患于未然。


其次,企业要拥有专业、可靠、执行力强的并购交易队伍(包括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中介机构)。


最后,企业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即在经济高涨甚至呈现泡沫迹象时,及时转让非战略性资产,聚焦主业。在经济持续低迷时,寻找物美价廉的收购标的。